15个茶圈冷知识,有一个算一个,学会了让你“更懂茶”,不再上当
身边有不少朋友都说过,喝惯了茶之后,一天不喝茶,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。
平时上班忙,顾不上慢慢喝茶。
将就点用玻璃杯快速泡一杯,聊以慰藉。
但周末放假,难得轻松。
这时很多茶友会选择呼朋唤友,组织一个茶局。
大家一起坐下来,喝喝茶,聊聊天。
沉浸在茶香光阴里,消磨时光。
不过,和朋友们一块喝茶,少不了提前预备谈资,分享自己的新发现。
为了应景,一边喝茶,一边聊着茶圈八卦,再好不过。
这篇且来专门汇整各大茶类知识。
点滴细碎,共有15个关于喝茶的冷知识,一篇说清。
1、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鼻祖。
产自武夷山桐木高山一带的正山小种,出现时间是16世纪到17世纪初,是有证可查的最早诞生的红茶。
作为历史名茶,正山小种在17世纪进入欧洲市场时,因黧黑色的干茶条索,被外国人取名为“black tea”(意思是黑色的茶。)
等到后来,六大茶类当中真正的黑茶,只能另译成“dark tea”(深色的茶)。
2、金骏眉和正山小种不是一回事。
它们的产地虽然一致,但分类不同。
问世时间不同,正山小种是红茶鼻祖,而金骏眉在2005年前后才问世,是红茶新贵。
采茶标准不同,正山小种的原料从一芽一叶、二叶,小开面三叶、四叶不等的,但金骏眉只采桐木高山茶树的单芽,开创了用芽头加工红茶的先河。
另外在产量高低、制茶工艺、风味特色上,它们都有不同,不能混为一谈。
参照《武夷红茶》地方标准,金骏眉属于“武夷奇红”。
“奇”含有新奇、奇特的意思。
3、所谓20年陈金骏眉就是一场闹剧。
金骏眉在2005年前后才横空出世。
算一算时间,哪怕最早创制成功的少量茶样,留到今天也还没满20年。
所谓的20年陈金骏眉,怕不是坐了时光机穿越过来的。
另外,金骏眉不提倡久存。
1-2年内喝掉,风味最好。
将茶味鲜醇甘润的桐木金骏眉存几年再喝,着实浪费。
4、红茶不存在100%全部发酵。
红茶的发酵,本质是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的“酶促氧化”。
在适宜温湿度环境下,红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能陆续氧化发酵成茶黄素、茶红素等,形成红茶的特征性风味。
但各式红茶的发酵度,参差不齐。
这点从茶汤颜色就能看出对比。
不同红茶的茶汤,汤色从金黄、橙黄、橙红、红亮不等。
茶汤偏黄一些的红茶,发酵度适中,内部没有生出大量茶红素,滋味相对更清甜爽口。
由此不难看出,100%全部发酵的红茶根本不存在。
5、早于70年代之前的熟普都不靠谱。
之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款“百年熟普”,讲真这种古董级别的高龄茶,基本一踩一个坑。
且不说,放了这么久的茶还能不能喝。
光是制茶历史看,这饼茶也有猫腻。
因为在1973年之前,熟普工艺尚未出现。
何谈存放百年高龄的普洱熟茶?
6、普洱生茶放再久也不会变成熟茶。
生普与熟普之间,主要是工艺不同。
生普存久了,不会变成熟普。
只会变成一款老生茶。
如果认为生普放几年就能自动变成熟茶,从概念理解就错了。
7、直播间遍地都是的古树普洱别当真。
虽然大叶种原料制成的普洱,真实树龄老一些的原料,茶汤入口更有内容。
但古树茶在普洱圈子是稀有资源。
达不到满大街都是的程度。
直播间里只要几十块一饼茶古树茶,想都不用想,不可能是真的。
8、老班章、冰岛之类的名山头原料,不可能有口粮价。
名山头的青叶资源,产量有限。
因为核心范围就这么大,没法扩张。
在物以稀为贵的前提下,圈内不可能出现白菜价的老班章、冰岛、易武等名山头制成的新茶,除非是造假。
9、乌牛早龙井在绿茶界名不正,言不顺。
龙井绿茶在市面上普及率很高。
但不是所有的龙井,都能算西湖龙井。
只有特定产区范围的,才算。
包括贵州龙井、广西龙井等,不能标注“西湖龙井”名义。
另外在茶树品种方面,目前能得到标准认可的品种,仅限龙井群体种、龙井43、龙井长叶等。
其中,不包括早发芽的乌牛早茶。
用乌牛早茶的青叶,结合龙井制茶工艺,加工出来的扁平状炒青绿茶,只能算特定绿茶,不能算龙井绿茶。
10、炒青类绿茶不是喝新鲜出炉的最好。
喝绿茶,不能抱着抢头柱香的心态。
早,不代表好。
毕竟,慢工出细活。
再说,刚经历高温杀青,新鲜出炉的炒青绿茶,放上十来天退掉火气,清鲜茶味才能更好呈现。
11、不是所有绿茶都追求越嫩越好。
海南、贵州、广西等低纬度地区的早春绿茶,采摘时间比江浙一带的绿茶产区早。
但贵州碧螺春、广西三江龙井等,圈内认可度不如传统名产区。
更何况,茶树生长发育要遵循客观规律。
如果茶芽内质积累不足,发育还没成熟,就心急采茶。
这类“早产”春茶反而品质不理想。
12、安吉白茶是浙江绿茶,非白茶。
安吉白茶,名为白茶,实为绿茶。
因为它的制茶工艺,是典型的炒青绿茶工艺。
按六大茶类的划分,归入绿茶。
之所以取名“白茶”后缀,是因为它的茶树品种特殊,是一种白化树种,春季新梢芽叶内部的叶绿素缺失,呈现为偏玉白的颜色,故而得名。
13、所有新白茶都有机会存成老白茶。
看到一个说法,称“老白茶就是指老寿眉”。
但这是错的,只要是白茶,都有机会存成老白茶。
白茶目前的常见品类,包括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。
按存茶时间界定。
存茶不足1年是新白茶,存放1-3年内属于陈白茶。
存满三年以上的白毫银针、白牡丹、寿眉等,都能获得“老白茶”的身份。
14、一晒到底的农家自晒白茶不靠谱。
白茶不是随便将茶青鲜叶晒干就能制成,具体制茶细节有不少门道。
按茶农朋友的调侃,很多人花心思学做5年7年,未必能顺利出师。
所以,那些号称农家自晒茶、一晒到底的粗制白茶,很不靠谱。
因为如果不讲章法的暴晒,会将好茶晒伤、晒损、晒到变色。
另外,如果在温和光照下晒茶,很难做到含水量达标。
正规厂家在制作白茶时,萎凋、干燥等环节,一个也不能少。
正式出厂前还要拣剔,以及抽样检测。
制茶多一分细心,才能做出好茶。
15、巧克力味白毫银针是变味茶。
闻着气味闷闷的巧克力味银针,是因为受潮了。
受到水汽的影响,白毫银针内部发生劣变,生出包括巧克力味在内的系列怪味。
但正常储存的老银针,理应转出干燥的稻谷香、药香、陈香等。
当你遇到所谓“巧克力味是难得香型”等颠黑倒白的说辞,拿不准主意时,建议动手做测试。
找一泡本身没有半点怪味的银针,拆开包装,暴露在外。
等过了几个月,当干茶受潮变味后,自然能收获所谓的“巧克力味银针”。
到那时,真假是非,一试便知。